我國外匯發展現狀和對策分析
以前對外匯交易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腦中有個含糊的概念。但是通過這次的習,我知道了我國的外匯市場主要指銀之間進行結售匯頭寸平補的市場,就是通常所說的國內銀行間外匯市場。根據國家規定,金融機構不得在該市場之外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交易。但對于不同外匯之間的交易,國內銀行可以自由地參與國際市場的交易,沒有政策限制。 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涵蓋的交易品種包括現貨外匯交易(又稱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掉期外匯交易、外匯期貨交易、外匯期權交易等等,單日交易額平均高達4萬億美元,其中OTC衍生品交易占大部分。
一.我國外匯市場的發展狀況
外匯市場作為一個國際性的資本投機市場歷史要比股票、黃金、期貨、利息市場短得多,然而,它卻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發展。在中國,股票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而外匯是2000才進入中國,發展來說在沿海城市也比較快,而在內地來說幾乎是空白。但是近幾年來,我國外匯市場發展迅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取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外匯市場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力度加大,使得中國外匯市場發展迅速。但中國的外匯市場發展程度與國際外匯市場相比,仍然距離懸殊。2017年,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八種“貨幣對”累計成交折合756.9億美元,日均成交不足4億美元。2017年,銀行間遠期市場共成交140.6億美元,人民幣掉期市場共成交508.6億美元,合計共成交649.2億美元,日均成交不足3億美元。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數據,2017年初全球外匯市場的日均交易量就達到了3.2萬億美元?梢,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其外匯市場規模僅在全球占到了萬分之二左右的水平,與其經濟發展規模嚴重不匹配。 目前,我國外匯市場整體而言還處于初級階段,外匯市場的廣度、深度和彈性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是參與主體有限,市場功能單一,目前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工具只有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港幣和歐元的買賣。 二 是盡管我國針對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改革,但匯率波動的幅度仍然有限。從2017年7月21日至2017年12月18日,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15.81%,盡管累計升值幅度不小,但各年的升值幅度不一。
三.對外匯市場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電子交易系統,改進外匯交易設施、降低交易成本
現代金融市場的發展是以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為保證的,電子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傳遞質量,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潮流。就外匯市場而言,電子交易的興起改變了外匯交易方式,給其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例如,電子交易的發展促使傳統的OTC市場與交易所市場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兩種交易方式趨于融合。建立完善的電子交易系統不僅是我國外匯市場發展要求,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前提條件。我國外匯市場建立伊始,就以先進的計算機和通訊技術手段,建立起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電子競價交易系統。該系統采用上海、北京雙中心異地備份的體系結構,公共數據網與金融衛星專用網互為備份,形成了全國范圍的實時電子交易平臺,會員通過現場或遠程交易終端自主報價,以多種技術手段、多種交易方式,滿足了不同層次市場需要。隨著技術的發展,外匯市場的交易方式還會不斷有新的變化。市場參與者會對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擴大市場參與者
完整的外匯市場組織體系應由中央銀行、外匯銀行、客戶(企業、個人)和外匯經紀人組成。我國的外匯市場卻只有中央銀行和外匯銀行,企業則被排除在外,至于真正意義上的外匯經紀人更是不存在。因此,目前我國的外匯市場仍是殘缺的組織體系,具有強烈的排它性和壟斷性。為了完善外匯市場的組成結構,應逐步擴大市場參與者,允許新成立的商業銀行、中資銀行的授權分行和外資銀行參與外匯市場交易。此后,對經過規范處理而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證券公司等也可允許入市交易。另外還須培養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外匯經紀人,為市場供求雙方牽線搭橋,活躍外匯市場交易活動。
(三)促進外匯交易工具創新
交易需求在外匯市場上,不同的交易主體對獲利要求不同,風險偏好也不同,因此,他們在交易工具的選擇上也具有多樣性。一個成熟的、有效的市場應該能提供多樣化的交易工具來滿足交易主體的不同需求。因此,為了擴大交易商戰略選擇空間、提高外匯市場效率,必須不斷促進外匯交易工具的創新,滿足外匯交易商的各種交易需求。
《我國外匯發展現狀和對策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